兩會聲音|全國政協委員鞏富文:建議通過司法保障數字經濟安全可持續發展
近年來,數字經濟蓬勃發展,2023年全國多地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數字經濟有關話題。各地兩會上,也有多位代表委員圍繞數字基建、數據中心、數字園區等方面的發展提出建議。而近期一款新的智能聊天機器人“ChatGPT”橫空出世,更是點燃了人們對于人工智能時代數字經濟新的想象。
全國政協委員、農工黨中央委員、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指出,面對數字經濟新世代的到來,各國均在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,順應數字經濟科技創新的歷史潮流。從世界范圍內看,數字經濟科技創新具有更新快、迭代升級迅速等特點,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技術、倫理和價值的多重沖擊,亟需司法制度的保駕護航。
鞏富文介紹,新一代數字經濟發展,以人工智能為基本推動力,但人工智能技術是一把“雙刃劍”,既可造福人類,也可帶來損害。因此,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司法力量的引領和保障,鑄造司法數字正義,以規則創新促進數字經濟產業,在法律原則的指引下健康均衡發展,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法治之力。
構建服務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司法保障制度,已是勢在必行。多年來深耕司法一線,鞏富文結合工作經驗和調研成果,提出了四點建議:
一是確立以數字正義規制數字經濟的司法價值觀。在數字時代背景下,正義的內涵與外延也應當發生數字化迭代,確立以科技向善為底層邏輯的數字正義觀,創設技術公平規則,實現數據正義、代碼正義、算法正義,有效規制防范算法“黑箱”與“大數據殺熟”,保護公民個人數據隱私和合法權益,促進數字經濟體現“以人為本”的價值導向。
二是促進數字經濟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調發展。妥善解決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更易受到損害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,既支持以信息數據為基礎的新業態新模式新經濟發展,又注重以個案裁判明確行為規則和邊界,保持平臺創新活力,遏制濫用市場壟斷地位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,重點對超級數字平臺強化監管。
三是筑牢服務數字經濟發展與安全的司法屏障。應當嚴格把握網絡安全法、數據安全法等劃定的涉及國家安全的數據安全紅線,用好域外追責、刑事打擊等規范跨境數據流動的司法武器,堅決保護我國享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數字技術。
四是提升國際數字經濟治理司法話語權。我國應當在創新數字經濟治理規則的基礎之上,積極參與全球治理,推動在我國司法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治理規則成為國際治理規則,實現國際數字經濟發展不再受制于人,反而由我國逐步取得主導權和主動權的局面。
記者 白仲夏
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(www.ydwlsw.com),轉載請保留本鏈接,敬謝!